“有了这200多万元,我们公司也能喘口气了,还不伤和气,谢谢法官和调解员这么快就为我们化解了纠纷。”春意渐浓,天气回暖。封开县综治中心调解室内,化工原料厂商龚某和板材制造商刘某握手言和。
然而半个月前,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还因一笔二百多万元的货款纠纷而剑拔弩张。
双方为何态度转变?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关系冰封:拖欠货款起波澜
“被告公司一直不履行付款义务,我们担心要不回来货款,希望马上对其进行财产保全!”3月初,化工原料厂商龚某匆匆来到封开县综治中心的法院服务窗口,找到了值班法官姚锡怡。
刘某原是龚某多年的生意伙伴,可因市场环境变化,刘某连续拖欠了好几个月的货款,双方就此产生间隙。担心再不能回款,公司的资金链就彻底断了,龚某急于咨询财产保全事宜。
姚法官严格细致地审查材料,发现合同价款与逾期利息合计超过275万元。同时案涉当事人是合作多年的企业,已经对账确认欠款数额,调解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综合考虑款项追回风险和当事人多年情谊,‘以保促调’或许是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的好方法。”姚法官决定以实现互利共赢为出发点,重建双方的信任桥梁。
关系回暖:真诚沟通寻转机
“账号一旦冻结,公司信誉以及业务的正常开展一定会受到影响,因诉讼而导致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停滞,损失更是不可估量。”采取保全措施后,姚法官第一时间拨通了刘某的电话,耐心向他分析利弊,释法说理。
“保全措施不是目的,解决现在的困境才是关键,调解既能快速回款,又能保留合作可能。”另一头,姚法官和龚某算起了账,希望双方放下芥蒂,真诚沟通解决纠纷。
一番深入沟通后,姚法官敏锐地从双方逐渐缓和的语气中捕捉到了转机,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姚法官决定在开庭审理前组织双方先行调解。
与此同时,综治中心发挥各方专业力量集中入驻的优势,在县委政法委的牵头下,封开法院、司法局和辖区调解员等组成专项调解小组,协同推动这起涉企纠纷实质化解。
破冰时刻:“有解”变“优解”
“银行账户上钱是足够支付的,必须先解封后付款!”
“解除保全之后转移财产怎么办?到时候申请执行也晚了。”
刘某、龚某一碰面,就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
见此情形,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陈春玲赶忙安抚双方情绪,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
待双方情绪稍缓,陈春玲从行业周期、商誉价值、长期发展三个角度展开调解,常驻综治中心的法官助理李霞则提醒双方所需的诉讼成本。
“经过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和判决书一样具有法律效力。”李霞又给参与调解的当事人吃上一粒定心丸。
终于,在调解员和法官助理的耐心疏导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申请了司法确认,龚某当天向法院申请解封板业公司银行账户,刘某也在银行账户解封后2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支付了全部货款。
这对“老朋友”放下芥蒂,重新握住了对方的手,决定“再续前缘”。
一纸调解书,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帮助两家企业重归于好,更增强了市场主体对司法的信任和对营商环境的信心。封开法院利用“法院+综治中心”新模式,以法治最优解为营商环境带来春和景明。
封开县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封开法院选派诉讼服务团队常驻综治中心,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矛盾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协同推动矛盾纠纷分层过滤、实质化解。本次调解是封开县充分调动“法院+综治中心”力量,利用综治中心平台优势化解的首宗大额经济纠纷案。截至目前,封开法院已与22个专业调解组织、54名调解员实现线上联动,构建起多流程节点调解、层层分流过滤矛盾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2024年以来,成功化解纠纷568件。
上一篇:撞到营运车辆,停运损失谁来赔?